在雨林中生根发芽的梦
黄月珩——深圳国际交流书院
和雨林的结缘我想是从一本书开始的。《雨林精灵》,作者是两个只比我大一两岁的孩子,她们的父亲——马悠Josef Margraf,是一名德国生物学家,被称为“雨林的再造之父”,于1999年来到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致力于当地热带雨林的修复和再造工作。但不幸的是2010年,马悠突发心脏病在西双版纳病逝,年轻的妻子和两位年幼的女儿继续着他的事业。在书中她们写道:现在自己居住的雨林是父母买下橡胶树林后把橡胶树砍掉,再亲手一棵棵种上雨林树种发展开来的,“橡胶树和雨林不能共生吗?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相互影响?”即使当年的我并没有能力去当地探索,但仍然清晰的记忆时刻提醒着我,到有能力时,去雨林看看,自己去探究。
于是我真的来了,在2021年的初夏,听着溪涧水流拍打青石的不绝如缕,嗅着丁点儿青草叶的香,脚下碾过半腐化成叶脉的各异树叶,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来探索热带雨林。在到达之前我们便从大巴车的窗口窥到了橡胶林的一角——或成片或零落,洒在连绵的山间,不说与众不同,但突兀之感是有的。随后在讨论课题时大家似乎不谋而合:那就去探索橡胶树种植对热带雨林的影响吧,五天时间很短,但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多探索也便算是不虚此行。
一手数据采集、二手数据搜集及分析、周围原住居民采访等调查过程无需赘述,其实我们做的远不及真正生态学者们做的千分之一,但我们仍旧得到了粗略的答案——橡胶林过分吸水的特点导致橡胶林种植的地方土壤较为干燥,雨林中其他物种因为不能汲取足够养分和水分而不能做到与其共生,这导致了附近河流水位大幅下降以及土壤酸碱度不均衡。同时橡胶林种植需求的逐渐增大和收购价的下调,导致周围村民砍伐更多雨林区域树木改种橡胶林,以保证自己的经济收益。
我们组根据这些现象及其成因概括出了四五点倡议,然而如何实施对我们来说仍然过于遥远,甚至在提出了这些倡议后我们也在疑惑这些计划的可实施性。但直至今日,忆起听着小组汇报的一位专家的一番话我仍然激动难耐:“你们组的汇报我觉得很好,我注意到你们有放出橡胶林和雨林照片的对比,然后我观察到你们拍的这片橡胶林已经是被遗弃了,下面已经渐渐有矮小的草本植物长了起来,如果说你们有时间有兴趣的话我觉得你们的研究可以坚持下去,一直定期来观察这片橡胶林的恢复状况”。这段话真的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仅凭一张放映了十几秒的照片就能够辨认出这片橡胶林是被遗弃的,真正的专家老师在鼓励我们继续我们的研究,这是一种多大的肯定和称赞!
如果说在三四年级时马悠博士和他的孩子们给我埋下了探索雨林和帮助恢复雨林生态的种子,现在参加了这个项目后,这颗种子已经破土而出,希望在未来获取了足够知识后,我真的能够走回当时拍下照片的橡胶林,找到藏在雨林深处的热情,继续这年夏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