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圣土,由我们守护

杨奕哲——上海星河湾双语学校(高中部)


打退堂鼓///
跌跌撞撞地走下飞机,就见到了我昼思夜想的热带之“雨”,这雨很轰烈,瞬间洗刷了全身,活生生让一个初来乍到的探险者打了退堂鼓。从一开始,我就讨厌这个“不讲礼节”的炎热潮湿之地……作为一个前一天还躺在空调房看《经济学原理》的经济学人,对这一切陌生极了。

溶洞探险,怪石嶙峋///
来到位于勐远仙境的宝角牛洞,我哪有心情顾及老师强调的温度、湿度、海拔调查,我的目标就是“survive”!“砰”的一下,不知道我的头盔撞到了哪里。“这是溶洞内生活的灶马”,向导介绍道,“灶马”是一种长期生活在溶洞内而早已失去视力的生物,触角则是它感知世界的唯一方式。这是我第一次真正靠近虫子,我开始暗暗为这长期在溶洞内却依旧顽强生活不低头的生物感到敬畏。
渐渐适应了黑暗环境,我开始慢慢享受用身体感知这里的一切。我逐渐熟悉如何选择一块稳固的石块亦或是一个不至于打湿鞋子的小潭。指尖与岩壁的摩擦,我感受到了力量;鞋子从潭水中轻轻拂过时,我感受到的是柔情。看着怪石泥潭的奇观以及神奇的生物,我脑中浮现一个词——“征服”!只有征服这一切耸人的险阻,才能成就一个探索的自己。我撑着自己摇摇晃晃的身子,拽着自己早已被怪石绊麻木的双脚,朝着洞口走去...

雨林飞拉达,战胜自我///
曾经因为身材略胖而不敢攀岩的我,这一次我依然选择征服自己!一脚踩上最低点的铁扣,看着那眼前的岩石峭壁,身体有点摇晃,腿也在发抖,我知道历险即将开始。每一步都很谨慎,每一个铁扣都反复核对,生怕哪一环出了问题要了我的性命。
到了最惊险刺激的“走钢丝”环节,摇摇欲坠的我根本不敢往脚下看,双手紧紧握住上面的平衡钢丝,脚却不敢挪一步。渐渐,脚被纤细的丝栓得生疼,不自觉地推着自己往终点缓缓挪去。
什么叫“征服”,两次几乎神经崩溃的旅途,让我感受到“征服”不是年少轻狂的妄想,而是一种在绝境时的自我鼓舞,用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自己去追求更顽强的自我。是的,那高山险阻,那泥潭石绊,一开始的确是恐惧,但之后便会发现,是那些事物教会我们坚强。

沉浸式感受///
相比于上海的不夜之城,西双版纳的村寨看起来很是落寞,像个满是皱纹的沧桑老人。落日的黄昏直接给本就不艳丽的村庄笼罩上了一层迷雾,让人昏睡,让人沉闷。
我看到村庄近处的林子,据向导说这是一个橡胶林,取代了曾经作为教育文化意蕴的寺庙林。接着往村寨里走,有个老人躺在长椅上静思,我们怀着歉意,但他反而很高兴与我们聊天。聊到那些数不胜数的垃圾以及过度开发给当地带来的遭遇时,我从他的眼眸中看出了对这片绿林的热爱,也看出了他对这一切失去的不忍。

万物亦有情///
当我再回望我在西双版纳看到的这一切,我发现它并不完美。再打开相册,看着当时畏惧三分的“灶马”和那两根细长的触须,我看到的不再是发达的肢体,而是那在黑暗中摸索的苦闷。向导告诉我们,溶洞内部的自然条件反映的也是溶洞外部的生态循环,内部食物链的断裂,预示着外部环境的倒塌和雨林生态系统的崩溃。可是当我看着这些黑暗中摸索的灶马,那些在洞穴中无处安身,最终饥饿而死的蝙蝠时,我能想象的只是崩塌、毁坏。

这片圣土,由我们守护///
当所有灯火熄灭,全是黑暗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到星空。在西双版纳这片圣土,我们还能选择熄灯来遥望星空,再一次为“地球本来的样子”惊叹,创造以“星空”命名的油画、摄下最后以“光”命名的相片。
让我们所有人看到这一切雨林中的闪光吧,不要再选择忽视,不要再觉得自己势单力薄,一次次冷漠地放弃自己的爱心。
我渴望这个声音能够被所有人听到!

怀念与感谢///
除了自我磨砺以及同理心的养成,阿思丹这次活动教会我的真是太多太多。无论是领导力,还是独立研究的洞察力和核心科研能力,亦或是信息查找能力和合作思考能力,都得到了全方面的锻炼。
我会怀念这片星空,我会怀念这里每一个淳朴善良的人,我会把帐篷之夜挂念在每一个安静的夜晚。
我爱西双版纳,我也爱阿思丹的雨林回归计划,因为他们真正改变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