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与年轻人的邂逅
吕昊龙 珠海德威国际高中
“今天晚上我很高兴啊,见到了这么多的年轻人!”这是一位从十几公里外的边境线赶过来的专家见到我们时说的第一句话。他是位长期驻扎在国界线上的巡逻员,今天为了给我们讲解关于亚洲象的知识,特意坐了四个小时的车赶过来。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会在每个黑夜安心入睡。在这一个小时的课程中,他和我们分享了数不尽的雨林趣事,但令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他提到的年轻一代。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在自然界中可谓是个神奇的存在。它的生物多样性和对气候的调节能力都是不可用金钱衡量的。亚洲象、长臂猿、孔雀、田鸡等国家级保护动物都栖息在这片神秘的森林里。
1974年,蔡希陶先生及数位科学家来到了云南的西双版纳,认定了中国境内存在热带雨林的事实。而后,蔡老先生又致力于对年轻一代“学生”的栽培。老先生为年轻人教授专业课、英文和拉丁文,手把手指导植物考察、植物引种驯化、植物化学成分测试、植物栽培试验和论文写作等。他明确要求“科技人员到工作实践中去边干边学,不断积累和扩大知识,自己闯出一条路来。”蔡希陶先生先后培养了周俊等中国科学院院士,对中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当我们真正踏进雨林的那一刻,我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同高楼大厦一般高的榕树,如漫天星河般的绿叶遍布眼眶。靠近大树,闻到的是新鲜的空气混杂着泥土的腥味——这大概就是自然的味道了吧。“这叫盲蛛”,带路的年轻向导捏起一只肢体修长、通体黑色的蜘蛛,“我们雨林里好玩的可不止这些呢!”向导自信地笑着。
他告诉我们,虽然说傣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是雨林确实是如神一般的存在,他们从小就懂得了雨林的重要性,故而没有什么当地人会破坏雨林,因为雨林就是傣族人的家。说到这些时,他满眼都是光,那是年轻人对雨林的那份不可磨灭的热情。
关于什么是年轻人?我们作为年轻人又能做些什么?这两个问题我在整个志愿活动中思考良久。现在想来也有了比较确定的答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奋斗。作为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的年轻一代,我们肩上的责任不仅是带领整个社会前行,更重要的是回头看。带着批判的眼镜,做点实事儿,不光要呐喊,还要付出实际的行动,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能够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发现更多“我们”的影子!这次的志愿者活动就像最后一天我们种下的那棵树苗一样,在每一位年轻志愿者的心中都种下了一颗期望的种子。
希望我们多年以后再来到西双版纳时,小树苗已成参天大树,而我们也成为了能独当一面的中流砥柱。
夜色匆匆,唯有前辈们在不为人知的雨林中穿梭。在夜晚的黑暗中,他们就像是指引着“年轻人”努力奔跑的北斗七星。纵使这黑夜再黑,也总有被“我们”年轻人的星星之火照亮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