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土上认识生命、种下生命

杨可慧 广东博实乐常春藤教科研院有限公司(高中部)


初识雨林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州景洪、勐腊、勐海3县境内。在这里我与二十几位和我一样对这片圣土怀着崇高敬意的志愿者们相遇,并一起初次穿越热带雨林。在这里,我们即将一起实地考察,认识真正的热带雨林,并一起助力“西双版纳联合国热带雨林回归计划”。
即便早就在学校的课本,那些介绍热带雨林的字里行间中感受过雨林的茂密与震撼,但当我真正站在绵延不绝的雨林里山脚下时,那种视觉上带给我的冲击还是不可名状的,我深切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而雨林是多么的神圣。没错,当时我脑中蹦出的第一个词汇就是“神圣”,那是让每一个真正见过它的人都会想从心底里去守护的神圣。

初入雨林
刚开始时我们抱着好奇的心理一路跟随着热情的本地导游一起进入雨林。导游一边领路一边向我们介绍沿途的花草树木和昆虫。印象最深刻的是山脚下随处可见的“木贼”,它的枝干是一节一节的,当地导游还兴奋地将它的枝干掰开,然后用两节枝干将我的眉毛夹住。对于我这个一直在城市长大的小孩,这里的一切无一例外是令人感到新奇的。
一路爬山时,我都尽量维持着“体面”不想让溯溪鞋脏掉。可等我们携手踏过第一条小溪之后,看着灌满水和泥土的鞋子,我们都开始豪迈“摆烂”了。一开始跨过横在小路上的枯树时,大部分人还在试图拿出纸巾将自己的手和树皮隔绝开,到最后大家都手脚并用了。入山时,元气满满,出山时,疲惫不堪。
即使过程很艰辛,但大家纷纷表示这一路上收获满满,见识了什么叫做“物种丰富”。短短10公里,我们见到了与大自然完美融合的“竹叶青”,长满了蘑菇、木耳的枯树,还有喜欢呆在树下的黑色毛毛虫等等……

了解雨林
我们用了两天时间,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研究专家们的带领下全方面深入地了解雨林里的物种、雨林的历史、住在雨林中的当地人的生活等等。
第一天对于我来说就是头脑风暴。我们上午在课堂中听专家们介绍保护区里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价值意义,热带雨林的特征,热带雨林里动物的监测方法及工具运用等等……下午是实地教学,专家带我们在雨林里实地了解各种昆虫的名字,还有树木的用途。
第二天上午是去纳卡村做田园调查。我们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去村庄里采访当地居民,听他们介绍村落的变迁发展、当地习俗中对雨林的敬畏、雨林的变化等等。下午我们在瓢泼大雨的情况下穿越宝角牛溶洞,溶洞内抬头是长度不一的钟乳石,低头是各种洞穴生物,例如蜘蛛、突灶螽,小溪中还有盲鱼,有时洞中还有蝙蝠在飞。再进去点时,溶洞形态开始变得复杂,我与伙伴手拉着手互相提醒小心头上的钟乳石,在安静的溶洞里聆听水流声和彼此的心跳声。

融入雨林
这场雨林回归计划中最刺激的无疑是飞拉达项目,我从小就喜欢参与一些户外运动,但是还从未尝试过这样的攀岩项目。站在高约800米左右的山上,我认真听着讲解,忍不住摩拳擦掌打算大展身手一下。
在攀爬时,我认真地感受脚心踩在铁杆上的感觉,手努力地向上抓住下一个铁杆,身体似乎恨不得融入这岩石之中。在遇见攀爬非常有难度的地方时,我就会告诉自己一口气爬过去,用力地抓住下一个铁杆,将自己紧紧贴住岩石,和岩石融为一体就不会掉下去。大家一路互相鼓励,耐心等待在后面休息的同学。站在900米高空,我与神圣的雨林平视,心底仿佛炸开了花火,这一刻我深深觉得人与自然是共同体。

种下生命
随着飞拉达项目体验的结束,大家仿佛经历了过命之交,一下子都熟络起来了。顶着炎炎烈日,我们在田间各司其职,有的扛起锄头为即将种下的树苗挖坑;有的喊着:“一二三起”的口号一起将树苗送到我们为它准备的新家;有的在装湿润的泥土为扦插做准备。
最后我们汗流浃背地为一起种下的生命挂上牌子。以此为证,我们不再是只在手抄报上画过宣传保护雨林,只在作文中呼吁大家保护雨林的学生。我们是热带雨林回归计划的志愿者,是真正行动起来的世界公民。

总结
经历了这次西双版纳联合国热带雨林回归计划真是感慨万千。
网络上常说热带雨林保护者是如何的辛苦,但对此的感受远不及亲眼所见的十分之一。我们历尽千辛万苦穿越的热带雨林路线,他们每天都在走,只是为了保护雨林里的动物不被杀害……
网络上常说橡胶树对雨林的伤害如何的大,但实际却远不及我们亲耳聆听当地人讲述的……
从未有如此强烈的使命感,大家都是世界公民,都要努力弥补无知时给大自然带来的伤害,都要努力地在未来保护好神圣的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