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信仰,绿色的未来
韩栩卓 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
西双版纳是一个金色的城市。走出机场的那一刻,热浪扑向我们的脸庞。街道旁的树木,有着宽阔的绿叶,在阳光的沐浴下将翠色映在人们眼中。这里的人民多是傣族,于是建筑上总是有一些金色的点缀。我们刚刚到达这里的那一天傍晚,夕阳西下,金色的云彩与金色的楼房一起织成一幅画。
西双版纳是同纬度地区极少的拥有热带雨林气候的地区,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百分之八十。如果问我除了有许多金色的建筑还对这里有什么印象,那么我想说,在金黄的背后总是青山。清晨的山总是被云雾包围,犹如仙境一般。近处的山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树木的轮廓,而远处的山却被染上淡淡的蓝色。大巴不断向前,青山屹立不动。
雨林中的植物比我想象的要密集的多,它们贪婪的抢夺着水分和阳光,我们走在里面时,虽然当时太阳并没有落下山,但四周很暗,树叶是我们的遮阳伞。雨林中的路并不好走,或者说这里严格上来说砖头铺设的大路,都是人们踩出来的土路。有些地方需要扶着树干才能过去,我的手掌紧紧地贴着树皮,上面的纹理、褶皱是自然的触感,让人摸起来很安心。我们到达西双版纳的时候正赶上雨季,于是许多任务便十分艰巨。谁能预料到,第一天在穿越雨林时就能赶上一场倾盆大雨?雷声走在闪电的前方,雨点跟着闪电。当我们还在一步一步小心在灌木中穿梭时,帽子渐渐湿了。
顶着雨,我们听到水声,是小溪。小溪并不宽,但足够二十多个人聚集在一起;水流并不湍急,但在其中行走并不容易。倾盆大雨给雨林蒙上白雾,雨点溅到腿上,顺着雨衣往下流。好多人干脆脱下雨衣在水中嬉戏。水是泥土的颜色,我们看不到脚下的石子,只能慢慢地走,谁知道有没有鱼在水中游走?谁知道有没有青苔被我们踩在脚下?小溪两侧的树高到我们要仰起头才能看到顶,茂密的树丛和藤蔓在雨中突然变得神秘、庄严,居高临下地看着我们,而人类像是偷窥者,迫不及待地窥探大自然的壮观。总是有几个瞬间,我想要就地躺下来,躺在石头上,欣赏头顶的各色的树,让雨点打在我的脸上。蓝色的雨衣们在树丛中一蹦一跳,我们一边大笑一边学猴叫,我们的声音和雨声混在一起,将穿越雨林的疲惫抛在脑后,眼前只有翠色,混着泥土的清香。
生活在雨林深处的动物们,你们一定深爱着如此美好的家园吧。那些被关在笼子里的,这种不被打扰、逍遥自在的生活肯定是你们向往至极的吧?
植物园的旅程相对于雨林徒步就轻松了许多。芭蕉树是雨林中常见却也是热带的独特的风景。芭蕉叶可以在下雨时当作雨伞,叶子大而厚实。与芭蕉叶合影给我一种自己脸很小的错觉。芭蕉水分充足,其茎的中心可以吃,被称作芭蕉心。像我这种吃货怎么能不品尝呢?芭蕉心是乳白色的,口感像笋,可以拉丝拉到让人尴尬,莲藕看了都得摇头。芭蕉心汁水是黄瓜味的,几个人一会就把长长的一根全吃干净了。芭蕉的果实我们在后来的餐桌上也见到了,芭蕉比香蕉要短,我觉得比香蕉好吃。
领队的姐姐自然名叫蝴蝶,她跟我们说每年西双版纳都有关门节,这个节日长达数月,在节日期间不能结婚和举办婚礼。因为这里的人们几乎都信奉佛教,所以直到今天许多人还严格遵守关门节的仪式和要求。为了感受这里的独特的传统,领队要让我们尝试做由芭蕉为材料的花灯。
做花灯是很考验我们的动手能力的。用芭蕉心做底座,将芭蕉叶撕成一条条在折成花瓣的样子放在芭蕉心上,用大头针钉好。把一路上捡的花瓣放在上面做点缀,简单,但容易做失败……后来了解到这种花灯其实叫芭蕉叶水灯,芭蕉叶象征着力量和财富。在傍晚六点钟左右是放花灯的最好时间。领队姐姐蝴蝶让我们想好愿望,叫我们一定要许上身体健康、学业有成的话。然后点燃水灯上的香,默念愿望。默念好愿望后将花灯放在湖面。
放完花灯大家都一身轻松,和彼此聊天。我却突然注意到蝴蝶一直站在旁边默默守着花灯,她不说话,就那样静静的站着望向水中。直到我们离开,蝴蝶还留在原地,她说花灯上的香不能熄灭,于是她就一直在那里踱步,看着。大家一起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离花灯们越来越远。远远望去,湖边一直有个小小的人,她守着花灯,守着我们的愿望,她好像在默念着什么,她心中一直信仰着什么。那一瞬间,我也虔诚起来了,就那样看着她。或许我永远无法像西双版纳的人,像蝴蝶一样信奉一种宗教,可那一刻她身上的一种来自佛教的力量,传递到了我的心上。我的心开始和西双版纳的人们一起共振。他们在雨林中生活,他们敬畏望天树和亚洲象,他们深深信奉着佛祖。他们对我们的热情超乎我的想象,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因为陌生而遇到的困难。
于是我也学会双手合十,对他们说你好和谢谢。
即便西双版纳的生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但这里也面临着环境恶化的问题。橡胶树是这里主要的经济作物,于是曾经大片的雨林被砍伐用来种植橡胶树。我们不难发现这里有许多山上的树并不是热带雨林,而是橡胶林。或许许多人会奇怪,橡胶林和雨林有什么区别呢?热带雨林具有很强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只有具有一些热带雨林独有的生物的森林才可以被称为雨林。热带雨林有着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橡胶树则是一种吸水性极强的植物,与其他生物抢夺水分,造成地面干裂等问题。当人们意识到橡胶林与雨林存在冲突时,橡胶林已经成为了西双版纳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当地人民依靠橡胶赚钱。
雨林在消失,许多生物在消失……
矛盾,挣扎。
当我们来到这里的村寨采访当地人民的时候,问到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冲突的问题时,他们一致给出了以保护雨林为主要目标的回答。雨林对他们而言不只是生存环境,更是归宿,像家一样。许多科研人员,从事雨林保护的工作人员以及当地的村民,都在为这片土地的未来想办法。如果不依赖橡胶,西双版纳依靠什么?
随着西双版纳市区有着更现代化的建设,更多外来的人了解到西双版纳。许多本地人民陆续从事关于旅游业、服务业的工作,慢慢找到出路……随着停止橡胶林的开发,人们心中环保意识的树立。雨林的环境也越来越好,许多濒危物种的数量渐渐增加。
我们怎么能让如此可爱的雨林,毁在自己的手下?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有人跋山涉水去呼和浩特看自己蚂蚁森林种的一棵树,有人在景区晒一天为了捡乘客扔下的垃圾。可能有很少的人一生的目标是保护地球,但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低碳出行,节约用水、用纸这种小到尘埃的事情?西双版纳的人民用他们的双手托起雨林的未来,全国有14亿人同样有能量去支持版纳。我们现在的行动,是地球的未来啊。
回忆起在西双版纳的这次旅程,版纳好似一只孔雀,高傲的屹立在中国的西南方。这颗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中,映衬的是雨林的纯粹,傣族人民的朴实,版纳与我们的共生。
了解到这里环境被破坏的、不堪的过去;眼前浮现的亲身看到的雨林油绿的树,鲜艳的花灯,人们住的越来越好的房子、挂在脸上的笑容。他们让我想起一句诗——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