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依旧在,还如一梦中
齐子诚 北京四中国际校区
“在开始的开始,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支教?”
“是因为,我们想回来看看那些教过的孩子呀。”
坐着一样的电瓶车穿梭在乡间,听着一样的音乐,走着一样的山路,一切都没变,那些熟悉的回忆不断地涌上心头。
其实一开始我们打算5、6个人一块来的(上次桂林支教的那批),但最后只来了2个。再往前捋呢,我去年这个时候想着是等个7、8年后再回到桂林,可是没想到在几乎过去的每一个月里,都有孩子给我打电话,催我回去看他们,一开始还能跟他们“僵持/搪塞”一下,可是到了后来发现自己真的绷不住了,因为从来没有过一个人或一群人连续这么长时间给我打电话叫我去见他们,所以后来尽管是疫情又复发了,我也抱着一种不管说什么也要去见他们一面的心情再次回到桂林。
这次的桂林之旅有很多熟悉的面孔,有大概7个人左右是去年我班上的学生,有3个左右是陈恩兹他们班上的,这次他们都来到了我的班上,记得去年我上过一节课,我忘了具体讲的是什么了,但我清楚的记得我问过他们一个问题“
等以后你们长大了,你最想去哪里”,很多孩子都你一言我一语的在下面讨论这个问题,其中有一个孩子的回答虽然简单且普通但她和她的问题却令我印象深刻,这个姓莫的孩子是一个极其活泼且好动的小姑娘,而且嗓门儿不是一般的大,她回答我说她长大了以后想去北京,这个回答很淳朴也很大众,在一般人看来可能并没有什么,可是当我听到这句话后却被她深深的触动了,可能像我们这种在霓虹灯的世界里长大的孩子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所处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后面又有几个孩子回复我的也是这个答案。我是真的没有想到原来孩子们都那么想到我的家乡去看一看,去见识下灯火通明的世界,再后来我在我们学校的跳蚤市场上看到有人在卖08年北京奥运会的纪念福娃,一下子有了灵感,”既然我无法带他们来北京,那么不如把北京最具有代表性礼物送给他们。”于是我当即便把它买了下来,后来又在网上把剩下的几个娃娃买齐寄到了老地方,在当天送他们的时候还出现了一段小插曲,因为我只为我上一个班的孩子们准备了礼物(我这是偏心眼儿不要学我!),所以中午在放学的时候有些新认识的孩子看到了这一幕,险些招致他们的“羡慕嫉妒恨”。我把我们班的孩子搂到一起小声说“诶!我给你这些礼物可别跟别人说啊!我这是偏心眼儿了属于是!”送的时候我对一个孩子印象也很深刻(也是我上一班的),这个孩子姓谢,她极其的聪明,我问他们“我为什么要送你们礼物”这件事的时候,其他孩子都一脸疑惑,是她最先反应过来说“是因为我们去年都是一班的”。在和孩子们说明原因(此前提到的“灵感”一词)之后,我能看到他们从眼神中流露出的喜悦。上一次得知了桂林这边孩子们对于阿思丹项目的复报率高达80%,之后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光是我这个班的孩子就有60%——班上的一大半学生都是我之前所教过的(真的很感动),在这里谢谢孩子们对我的肯定与喜欢。
记得领队刘老师和我讲过一个令我印象极其深刻的ICC同志,他有着7次的支教经历,并且在ICC建立了一个有关于支教的社团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着他的朋友一起去参与到支教,听到这我的心中充满了无比的敬佩与羡慕……看着自己现在距离高考已经没剩几天,我意识到我在高中阶段可能无法再继续让自己投入到我所热爱的事情当中,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有些惋惜,但是我相信在某个平行时空里的自己一定会帮我完成这件事。
还记得来支教之前有个朋友问我说:“诶橙子,你都转学到普高了,为什么每个假期却还要去参加支教,这个事情对于你申请美国的offer已经没有任何帮助了啊?”
当然我自己也知晓事情的确如此,但是我想说的是,在我这里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为它标注上一个是否有意义、是否有用的标签,支教是我所热爱的也是我所坚持的,如果非要我说出个意义,那么,“他们”便是意义。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这5天呢,我会这么说:“青山依旧在,还如一梦中。”这句诗听起来很美,却是从两首描写物是人非的诗词中假借而来,其实按照道理来说,我也该会有一种这样的感觉,但没有,这是我最为庆幸的事情。
如果再给我一次支教的机会,我有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我想回到去年第一次和他们认识的时候,然后去准备一样的课,用一样的语气来给他们讲课,用一样的笑话来逗他们笑。因为从认识他们到和他们成为朋友的过程是真的很快乐。这一次很可能是我最后一次过来当他们亦师亦友的大哥哥了,虽然此次的分别绝不会是永别,但是下一次见面却是未知。我们不是每一日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五天前,我和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再次相逢,希望数年后的某一天,能够再一次、再一次的和他们在这片天空下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