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共存之道筑蔚蓝海洋

黄琪萌 海南华侨中学


以绵薄之力 重现鲸豚之乡//
我是知道的,海洋像地球的小姑娘,一直都在。
我总是觉得,她变了,又好像没变。她还是那么慷慨,还是那么喜欢接纳从各个地方来的汹涌潮水或是细流;还是那么淘气,总是喜欢在人们走在她身边的时候往大家身上撒上看不见的、咸咸的盐;还是那么招人喜欢,更多人去触碰她的身体,去她家的更深处作客。
但我怎么又听到她在哭,在告诉我,她变了。她的颜色变得那么奇怪,斑驳的绿色和反光的油渍在她的身上织成了丑陋的衣服;她的身体怎么变小了,被一块块坚实的地基、钢筋水泥和一条条喧哗街道的压得喘不过气;她最喜欢的海豚、鱼群怎么一下子离开她了,离开得无声无息,只留下她看不懂的公园名字和轰轰作响的轮船声。
帮帮她,也是帮我自己。我太想见到海豚成群地跃出海面,我太想见到从前那么干净的海洋——不再浮着过度的藻类,我太想只是安静地站在沙滩上,而不是乘着轮船,去往那片不自然的岛。帮帮她,也是在帮人类自己。我不想再看湿地沼泽被一大片一大片的公园取代,我不想再看到又有生活在淡水的生物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更不想再看到一篇又一篇对环境有破坏的计划被放在大众的眼前,却因为缺少经验和证据,再一次被置之不理。
但是我很快发现,我不懂的太多。该从哪一步开始,该从哪里找到证据,该怎么委婉的把我想说的话告诉政府部门……我又怎么敢设想,小小的高中生,就因为自己想看着海洋和环境变得好起来,去触碰那么高的地方。我在各个网站上不断敲着键盘,【中华白海豚生境守护】—抓住了我。
“守护”。
对,我就是想要去守护,去学习,从第一步开始,只要是让她变得漂亮起来,我都要学,也愿意去学。这个新的环境,一切都是新鲜又熟悉的事情。消失的红树林、填海、被忽视的听证会……这些让我忍不住心疼的字眼,更坚定了我所要付出的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是为了以我绵薄之力,重现鲸豚之乡。

走奋斗之路 共建绿水青山//
奋斗的路,想要走好,从来也不是容易的事。
这个暑假对于我来说本就不是轻松的时间,除了要按时参加课程,课后抽时间完成作业以外,还有自己要准备的许多许多大学申请材料,日历上本就挤得满满的各种颜色又覆盖上了新的一层。还曾偷偷的想,会有睡懒觉和玩的时间的,对吧?然而并不是的。我竟然找不到空白的时间段,每个时间段都被颜色占据着,不同的颜色有不一样的意义:标化成绩的技巧学习、个人经验的语法修改……记得当时叹了口气,瘫在沙发上望着日历放空。日历上的蓝色——是海洋的颜色。让心情一下子平静了许多。
说是要守护,当真正碰上不熟悉的环境,没有团队怎么行。
在项目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Google Earth卫星图的绘制。在此之前,接触这类软件的机会少之又少,对于软件的陌生以及在操作中过程中的不熟悉,很大地阻碍了卫星图绘制的准确和完整。不夸张地说,在每次实践活动的点评中,出现问题最频繁的环节往往都是Google Earth卫星图。幸运的是,导师将每次课堂的知识和信息利用都用录播课的形式保存下来,在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抽了一个晚上的时间,一边看录播课一边进行实践操作,总结每次出现的问题,写在纸上,防止再次出现。在经历这样的过程后,尽管对Google Earth卫星图的绘制还是不太熟练,但是细节方面的问题——比如格式、比例尺、图例以及应该使用的线条粗细和填充透明度都掌握了,在最终撰写意见信的时候,卫星图的绘制达到合格水平并且可以顺利提交。
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团队协作是每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最喜欢的环节。一切都那么刚好,本次项目遇到的伙伴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也都不尽相同。大家给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在课堂上对同一话题的不同见解,都对完成任务带来了有效的团队合作。在任务中碰到相同困难时,尽管大家可以直接去问导师解决方案,但是我们仍然更喜欢各方去收集不同的解决方法最后选出最优选,加上大家的性格都温和好交流,让我在与同伴的合作中感到愉快又高效。
我很感谢自己用时间换来的运气和那么好的朋友还有导师们,他们让我知道,绿水青山是我们一起建的,这条奋斗的路也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走。

达路途之尽 悟共存之道//
奋斗之路的尽头,也是共存之道的答案。
在整个课程的最后一节课——模拟听证会中,在模拟听证会正式开始的前中后,都对我的独立计划和准备有很大的考验。在撰写发言稿的过程中,我需要以我方利益去充分考虑规划是否需要调整等问题,做到逻辑性更强、证据最充分,合理地利用各项复杂的数据——也包括在收集数据后,将数据与更通俗易懂的表达相结合起来,也是对表达能力的锻炼。
瑟瑟发抖的熊,蠢蠢欲动的持枪者,摇摇欲坠的平衡木,共同构成人与自然博弈的天平。董卿所言极是,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人与自然共存之道,唯有平衡而已。
人类在贪欲风雪的肆虐席卷下,罔顾人与自然的平衡,肆意取下自然生态的砝码,在眼前的天平上将财富堆叠成山。我们的辉煌让自然黯淡了很久,我们的挥酒穷尽了自然的所有。我们不是不知道答案,而是有些人的心里终究是黑暗盖过了良知,而是保护永远不及破坏来得轻松又堂而皇之。然而黑暗所在处,光明也如影随形,阴私狭隘潜滋暗长的地方,亦有众志成城,燃起人与自然共存共进的微光。对野生动物制品的自觉抵制,对保护动物栖息环境的更多考虑,对生态补偿机制的制定与完善。
是的,与自然的相杀,应该结束于心灵的干净与慈悲,应该结束于大众自觉承担起的责任,更应该结束于对与自然共存之道。与自然握手言和,以平衡促共存共进。
在最后一次会议的结束和意见信提交按下鼠标的那一刻,共存之道,被我们找到了入口。亮着微光的入口在提醒我,在提醒人类,不要忘了自己的初衷。那便是——寻共存之道,筑蔚蓝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