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支教:传道授业解惑

蔡永熙 领科教育上海校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掉以轻心,漏洞百出
曾经看这段话时,我总是轻描淡写地认为当老师并不是什么难事。那时的我,由于在部分学科表现出色,平时总陶醉于四处寻觅机会,见缝插针地为同学们讲解难题,分享独特的思路。只要考试在即,大家总会来向我请教,期待我能帮他们解答疑惑,复习那些他们几近遗忘的知识。因此,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我几乎已经与真正的老师无异了。出于这些经历,我总认为所谓“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责大概也就相当于此了,当老师也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目标。甚至,在来桂林之前,我曾一度认为这次支教对于我而言不过是小菜一碟,更何况教学的对象都是小学生,而小学课程与高中课程在难度上根本不在同一个层面。结果,这种心不在焉的态度险些酿成大错。古人云:骄兵必败,更何况,我对于这次授课有些掉以轻心,因此不难猜到,轻敌的我给桂林的同学们上第一节课时就完全乱了阵脚。

从客观原因来讲,这些学生皆比我想的要大一个年级。实际上,学生名单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五年级”,于是我就未加质疑地以为大家都是即将升入五年级的学生,而开始准备讲解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没成想,这些学生来签到时,居然全都说自己是五年级的毕业生。甚至,当我打开“分数的乘法”这张ppt时,环顾四周,才发现同学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们大声嚷嚷着“学过了!”语气中满是得意。
其实,我若是提前做一些调查,便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但事已至此,覆水难收,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冷飕飕的空调风吹在身上,我不禁有些哆嗦。此时,我内心已有些忐忑,之前的自信也开始有些动摇。但出于尝试的心态,以及认为我所讲的数学内容应该超过他们的认知深度,我“抄起”一只水笔,迅速挥毫,在白板上写下了一道题目。出题时,为使题目更具挑战性,我略施小计,巧妙地设计了一个“陷阱”,自负的心态使我认为他们应该答不上来。此时的我,心里倒有种胜利的喜悦。凭借以前对于自己同班同学的了解,我很清楚:当一个同学发现课程内容触及自己的知识盲区时就会听得格外认真。因而,我认为这道题一定能使这些同学彻底投入到课程中来。然而,起来回答问题的这位同学似乎对这种题型已经驾轻就熟,了然于胸,只是轻描淡写地看了一眼题目就不假思索地快速报出一个数字。这个答案,如晴天霹雳一般,使我懵在了原地。正确!教室内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寂静的空气中充斥着我的尴尬。窗外的鸟不识好歹地叽叽喳喳叫了起来,更使我感到心烦。“知道的话,那……那我们就当复习一下吧”,此时的我,语气中早已没有了从前的底气,甚至有一点语无伦次。不管他们掌握的怎么样,我总还是要把我准备的东西讲一下的,我一边翻ppt,一边自我安慰。

之后,不出所料,这些学生用1分钟就抢答完了我原本预估他们需要20分钟才能理解的内容。好在,证明公式原理的那一部分,我为求理论严谨使用了代数的方法而非举例的方法来完成证明。这些复杂的符号运算,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超前,需要他们花些时间去思考。看着他们在本子上写写画画,试图理解这些复杂的公式,我略微松了口气。可以说,这部分已成了我这节课中唯一可以吸引同学注意力的“救命稻草”。我靠着写推导过程和分析每一步的公式变换花掉了部分时间,试图利用好这根“救命稻草”拖到下课。只不过,这些抢回的时间也不过是杯水车薪,与之前同学们轮流抢答所省去的时间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在此之后,我所准备的习题再次被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秒杀了”。大概是因为题目过于简单的缘故,有些同学甚至都没有举手,而是将答案脱口而出。他们高声叫嚷着,在我尚未反应过来之时就已全部答完。看着钟表上的时针慢慢悠悠地走着,离它的目的地还有一大截,我愈发尴尬,再次陷入了两难境地。要是提前下课,那这节课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可以说毫无帮助,至多能算作是一次浅显的复习;但如果继续往下讲,可全得靠临场发挥了,至于能发挥到什么程度,我毫无把握。

最终,我决定破釜沉舟,出些难题给他们做。深吸一口气后,我开始出题。为了能难住这些学生,以此来促进他们的思维,我开始钻牛角尖,专门选择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复杂化的解析。思考良久之后,我提起笔,开始在白板上写下题目。手中的笔却似乎是有意和我唱反调似的,写着写着便没了墨。换了好几支笔,效果仍然不见好转。我内心焦急不已,不由得紧咬牙关。拿起面前笔架中最后一支笔,我再次开始书写。随着我手臂的舞动,黑板上总算出现了一道道墨痕。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一字一顿,一笔一划地写下了两道应用题。放下手中的笔,我象征性地擦了擦手,同时眼角的余光一直观察着同学们的反应。当这两道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台下的学生便全部看呆了。他们有的转动着手中的笔,有的歪着头拽着头发,还有的一动不动地死死盯着白板,迟迟找不到破题之法。见同学们努力思考的样子,我的嘴角微微上扬,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沾沾自喜。这些题目可都是我精心设计的,既能让他们知道这节课的内容并非那么容易,又能起到锻炼思维的作用。我心里这样想着,迈步穿梭于同学们中间。“刷刷刷”,笔尖迅速滑动于纸面的声响吸引了我的注意,原来是一位同学正着急地划掉自己刚写下的答案。我走过去看了一眼,确实是一个典型的错误答案,便为他分析了一下题目中一个关键点,提醒他注意辨别题目要求。这时,身后再次传来了声响。我本以为是另一个遇到困难的同学,没想到,一转头,竟和领队老师四目相对。她正举着手,向我示意。我快步走过去,以为她是要提醒我可以开始讲解了。出人意料的是,她抛出了一个问题,“你那一句是想表达‘每人2/3’还是‘总共2/3’?”。见老师一脸认真,我皱起了眉头,转身看去,一句句读下来,终于幡然醒悟,羞愧难当。我匆忙跑回白板前,在问题中插入了一个“每”字,同时意识到了自己出题时的表述不够清晰。于是,我重新检查了一遍题目,确认无误后才开始讲解。在解题和答疑的过程中,时间过得飞快。终于熬到了下课,我如释重负地走开,步履沉重。看见领队老师时,我满脸愧疚,懊悔没有提前调查清楚学生的实际年龄,才导致了这场“闹剧”的出现。

这节课,我可以说是“大败而归”,不仅内容上过于简单,还是靠着不靠谱的“小聪明”来填补时长的不足。而这一切的一切可以说都是归因于我没有仔细询问学生的年龄再做安排,同时也是因为我对待这节课的态度不够认真严谨。事后,每每想起这件事,我总为自己的过分自信和掉以轻心感到惭愧。

故称传道受业解惑非儿戏也,实须严谨待之矣。

一丝不苟,卓有成效
经历第一节课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起领队老师的指正。这样粗心的错误,可不能再犯了!于是,利用中午午休的间隙,我便开始考虑起第二节课的教学内容。一番调查后,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较为陌生但难度并不大的二元一次方程出现在了我的视野中。综合考虑后,我决定选其作为第二节课的内容。于是,我立即和领队老师展开了讨论,接纳了她的用案例分析来引入概念的建议。经过我的一番努力,课件已经完成得八九不离十了。第二天,正巧我那天并无任课,便观摩起同组的其他志愿者授课,期望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教学的技巧,并且更加深入地了解我的学生。此时,我才注意到,第一天因某些原因而缺席的几位学生中,有一位看起来较为年长的,而另外两位则显得非常年幼。抱着疑虑,我拿起学生名单核对起来。在长长一串名单下面,有几个用黑色水笔补上去的名字,分别标注着三年级和八年级。看到这里,我的手指在不知不觉中捏紧了名单,内心波澜起伏。要同时教三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无疑是个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他们的到来意味着我可能需要再次调整课程内容,大量修改课件;另一方面,数学方面确实没有什么内容可以兼容三年级和八年级的同学一起学习的。因为这件事,我苦恼了整整一节课,几乎是如坐针毡,连同学让我帮忙给ppt翻页的事都有些心不在焉,屡次出错。我一再试图修改课程内容,却始终无法将复杂的二元一次方程简化到三年级学生所能理解的水平,这使我倍感焦虑。

然而,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刹那间,我的脑子里忽然闪出“因材施教”的念头。这让我想起初三时,我们的老师便会针对我们的水平,进行课后的分层讲解。想到这里,一个主意油然而生。嗯,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我立刻开始修改课件,在开头处加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并在结尾处加入了两种二元一次方程解法的比较和线性方程组求解的思想。一番操作下来,课程内容完善了不少。先前的担忧顿时烟消云散,我如释重负,仿佛身临其境于上课时每位同学都完全投入,积极参与的和谐场面。看着一张张内容丰富的课件,我的内心涌起波涛,自豪感与成就感交织在一起,令我振奋无比。毕竟,从难度上来说,各个水平的学生基本都能听懂;从内容上,各种案例的应用和对比创意满满,我还特意为三年级的同学单独设计了一份难度系数较低的卷子。这一次,我有信心讲好这节课,像一个真正的老师那样兼顾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个人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终于到了第三天,早晨第一节课便是由我负责主讲的。这毫无疑问是我展示两天准备成果的最好时机。我的PPT设计得精细且周到,讲课思路也已经与领队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甚至,连能写出墨的黑笔我都准备了好几支。因此,我对于这节课充满了自信和期待。望着一位位熟悉或陌生的面孔,我稳了稳心神,开始讲课。原本窃窃私语的学生们,在我翻过第一页ppt后,便霎时安静了下来。看了一眼白板上的题目后,大家纷纷提起笔开始计算。空调的风吹在我身上,凉爽而舒适。我平静地注视着同学们,用眼神示意有思路的同学可以举手回答问题。很快,一个学生举起了手,然后是另一个,我看了一眼其他同学的进度,基本都快要完成这道题了,便示意首先举手的那位同学讲一讲自己的思路。一番逻辑清晰的讲解之后,我用力点了点头。完全正确!我喜出望外,朝那位同学竖了个大拇指,她天真无邪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半节课下来,大家都对于解题公式和思路有了一定的理解,于是,我便展示出了一道例题。看着同学们专心致志读题,全神贯注解题的状态,我的嘴角微微上扬,为大家的努力和尝试感到欣慰,也暗自庆幸在课程前半段补充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考虑到后一页的内容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较难,我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两张试卷,快步朝那两位三年级同学走去。我和她们讲述了我的课程安排,让她们放心做,无需着急,并给予了鼓励。那两位三年级的同学听罢,立即埋头写了起来,专注得仿佛已完全沉浸于其中。ppt一页一页往后翻着,同学们轮流举手回答问题。屋内热闹非凡,窗外的鸟却安静不已,似乎也正竖起耳朵,专心致志地听我讲课。不知不觉中,我已然忘却了时间的流逝。最后,即使已经到了下课时间,在同学们的强烈要求下,我还是额外花两分钟的时间讲完了拓展内容。

下课后,两位三年级的同学迫不及待地朝我跑来,“我们做完啦”,她们叫嚷着,把手中的卷子递给了我。我大致浏览了一下,不时频频点头。嗯,正确率很高。在我看来,这节课,堪称是有备无患的典型案例,各方面的处理相较于第一节都有了质的飞跃。这一次,归功于我提前做好的充分准备,课堂参与度极高,同时我也照顾到了每一位同学,使每个人都学到了新知识。当我朝自己的座位走去时,看到了领队老师投来的赞许目光,我轻轻地点头回应,步履轻盈,内心的欢喜已经难以抑制。

传道受业解惑之事,若以努力付之,以严谨待之,其效果定不同凡响。

引以为戒,再接再厉
在这一次的支教经历中,我教授的以及前期所准备的内容远超于本文中所提及的这两堂课。然而,它们因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而展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极具戏剧性,因此,我以它们为例,诠释了对待教学的严谨态度之必要性和全面考虑、因材施教之重要性。若不是亲身体验支教,我可能仍不会知道:当老师,绝不光是讲讲题目那么简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吾必深耕教育之道,矢志不渝,担传道受业解惑之重任,以吾之智,助学子之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