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我
张定涵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机缘巧合之下,我接触到了阿思丹线上支教的项目,萌生了贡献自己力量的想法。我想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给乡村的孩子们,尽我全力扩展哪怕一小点他们的视野——这便是我从参加支教到结束的那一刻一直坚持的理念。
然而,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一个人的力量总是微小的,但以个人身份参加支教的我并不是孤军奋战:我遇到了两位亲切可爱的队友,遇到了一位认真负责的教务老师,遇到了参加这次支教活动的所有“同事”们,最重要的便是遇见了乡村小学的孩子们。
我们的小队一起在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在困难与障碍中不断吸取经验,一步步地从青涩的上课老师到每一次授课都轻车熟路,给孩子们带去了一堂堂丰富多彩的课程。我们变着花样地做炫酷的ppt动画,搜集各类有趣的课堂游戏,拓展在我们知识范围内的一切内容。我们做彼此的助教老师,提醒主讲开云录制,在每堂课结束后把每位孩子的课堂表现和本课的得分情况如实地发到班群里,也附上我们对他们的期望。比如说下节课也要做到一样的专注,或者是打开摄像头和麦克风让老师看到学习状况等等。每一次的课堂,我们都倾注了全部的心力。
我第一次上课前,总是有些忐忑不安,为了准备ppt,我反复做、修改,一直到了凌晨四点才睡下。还好那一次我的课学生们都听得很认真,当他们专注地听我讲课时,心里也暗自说“all pay off”。第二次我决心上一堂拓展课。然而准备拓展课的历程总归是“痛并快乐着”的,没有课本的依靠,要纯靠自己构建课程的整个框架,还要理清课程的脉络。教务小江也和我一起探讨这堂拓展课的展开和立意。在他的帮助和指导下我引入了“批判性思考”的概念到这堂课中,希望能教会孩子们一些东西!
在小江建立的大群里,所有小老师都始终活跃着,也能偶尔聊一些课程以外的生活趣事,在支教期间我们还一起隔空庆祝了小江的生日——这一切给了我一种“家”的感觉。如此,我们的联结与理念都日渐紧密和趋同,想要尽自己的力量,以星星之火之势,燎开乡村教育的辽阔草原。
我也无比感谢我遇见的这些孩子们。他们的眼神里总是放射着最最好奇、最最渴望的光芒,即使隔着屏幕,他们对于知识的热情也能穿透冰冷的面板触动我的心。每当我深夜emo,因为学习上的问题而想要放弃时,回想起他们的课堂表现,便平添了一份力量,激励着我不断向前。从遇见他们、和他们认识,到最后一堂课的最后一次“再见”,我们的初心一直没有变过:为孩子们带去英语知识,丰富他们的知识面,促进他们不断的成长。
「志愿者」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我深刻地体会到教育的意义、志愿服务的意义。教育,不仅是为孩子们带去知识,不是让他们被动地接受,而是要让孩子们主导课堂走向,学到自己感兴趣的、能理解的、对当下以及人生今后的生活有裨益的知识和技能。而志愿服务,是有你有我,有我们,聚沙成塔,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这个社会和世界不断向前、向着我们理想的目标发展。这一次志愿服务,让我确定了成为教授的目标,让我立下了「志愿服务500小时+」的小目标。我也真切且热烈地期盼着会有更多有志于教育或其他分野的志愿者们,加入阿思丹志愿服务的大家庭,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一些微小的事;用我们的力量,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亮起一盏充满希望的、明亮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