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一扇窗——我的支教故事

郭璐嘉 成都树德中学光华校区


2022年的暑假,带着忐忑而激动的心,我坐上了前往雅安名山县的大巴。作为班里“能说会道”的人,台上侃侃而谈好似也不成问题。但初为人师,内心却不住地担心疑虑:学生多大?教具足够吗?我会不会遇见调皮捣蛋的呢?

初见一惊
内心仿佛做好了万全的打算,但一进教室只见几个年龄和我相差不大的女生互相谈论,我心里的一局棋全部打乱。什么?这么大的学生?都讲方言?一连三个问号打得我团团转。虽然同为四川人,讲方言倒也会,但碍于平时上台讲述都是普通话,自我介绍时我只觉得舌头别扭,事先准备好的内容也没说完,只慌慌地对着学生们傻笑。
班里女生居多,只有两个男生,气氛十分活跃。自我介绍时大家虽不愿单独介绍,但你一言我一句,学生们的热情满满地溢上来,悬起的心也渐渐稳住。望着窗外阳光普照,坐在黑黑的教室里,我想:一定要为大家打开一扇窗呀!

熟络一思
学生们的兴趣是阴晴不定的,班里学生不多,氛围全为几名“风向标”所定。渐渐地,我发现大家对艺术表现出了更多热情:画脸谱、微表情、写诗、手工,都乐在其中。但抱着为学生们“打开一扇窗”的目标,我暗暗准备了一些不一样的课。了解抑郁症、内卷,突破刻板印象,这几个话题对大孩子来讲已经不早了。我对这些话题倒是兴致勃勃。但讲着讲着,我越发觉得不对劲。诚然,学生们对这些话题有兴趣,但一旦脱离了互动,专注度便直线下降。
这和我在校内演讲众人齐听的反响可不同,心里不免有些落差,但反念一想,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的学习动机到底是什么影响的呢?在问题的驱动下,我和组员们商量,在第三天打算以“教授-讨论-采访-记录-探究-引导”的方式,集调研和帮助为一体,展开行动!
“学校老师要打我们,上课睡觉他们也不管”,“不喜欢学习,想睡觉,无聊!”,讨论课异常激烈。我们先热热身,先上职业了解课,等到气氛逐渐活跃起来,便开始核心的讨论环节。然而听到学生们的回答,我心里焦灼如蚂蚁在爬。
听着孩子们倾诉不满与堆积的无力感,细致归因的同时,我们也开始了引导“学习是不是仅限于书本呢?发展爱好的同时是不是也在发展兴趣呢?”。许多问题他们都沉思起来,或许之前也没人问过他们这些问题,学生们的眼睛逐渐明亮起来。我明白,短短五天并不能改变对学习的认识,但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不可能让他们心中某处明朗些许呢?——我想,这或许就是支教的意义吧。

回眸一笑
试着为学生们打开一扇窗的同时,班里一位同学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生在县城里,没有太多课外资源,这位同学在班里显得格外好学。课下不停地向老师们问问题,并通过已有资源探索自己喜爱的学科。回想生在城市里,我们对自己身旁丰富的教育资源常常无感,而这次支教让我切实感受到乡村教育真实面貌后,我倍感幸运,更感受到责任的力量——感受到教师这一伟大职业的担当,更感受到我们年轻一代应把爱与温暖带到更广的地方。
临别赠言,回眸一笑。

这个夏天茶田村的茶香格外清香,我们彼此都打开了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