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彩” —— 守护那片蔚蓝

张佳妮 上海华旭双语学校(安驰路校区)


前言///
由于环境污染、非法贸易、旅游业的发展及资源利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冲突等,使得当今世界生物的生存面临灭绝及濒危状态的威胁,种类不断减少,如近期长江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三亚西岛作为新兴旅游地,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尤其受到威胁,而我意识到身在地球上及如此生态环境中,每个人都不可独善其身,须为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做出贡献。然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存与发展之基础,因此我便参加此志愿者项目,想深入探索海岛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可持续发展及地球生态环境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若提及三亚,所想便是缱绻的粼粼波光,揉杂着几分静谧的晚霞,看日升月落,望潮起潮落,倾听海浪推赶着淡淡的浪花轻抚在沙滩,感受藏匿于风迹里的夏日,沉沦于那片海。直到去到西岛后,孰不知风光旖旎的三亚实则暗流涌动,旅游经济发展及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冲突每况愈下……

西岛背景///
松软的沙滩,清澈的海水,婆娑的椰林,峭立的礁石,绚丽的海底,这便是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且拥有百年历史渔村的岛屿——西岛。
西岛的另一面?
同质化旅游开发,缺乏西岛渔村特色;
游客遗留海洋垃圾,缺乏生态赶海的意识,导致过度赶海现象严重,严重威胁珊瑚礁和海洋生物多样性;
非法贸易现象:渔民售卖国家级海洋保护动物。

初入西岛:了解珊瑚,一览保育站///
原本我只知珊瑚为动物,且红珊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谓是对珊瑚知之甚少,但在西岛,我对珊瑚与海洋生态系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导师向我们介绍了珊瑚的基础理论,如古人及近现代人对珊瑚的认知、珊瑚的类别、珊瑚白化的原因、珊瑚的钙化、虫黄藻与珊瑚的关系、珊瑚的价值及珊瑚的困境等等。我从未知道珊瑚与虫黄藻的互利关系,也不曾了解珊瑚如今的困境,如今因天灾(气候变暖)及人祸(海洋工程、捕鱼、非法贸易等)使得虫黄藻离开珊瑚,珊瑚便白化,若虫黄藻长时间未归,珊瑚将走向死亡。集理论与观察调研于一体,方能真正地了解珊瑚,于是我们参观了珊瑚保育站,看到了珊瑚的培育过程、珊瑚的结构及不同珊瑚种类等。印象深刻之处为老师给我们讲解如何识别珊瑚是否白化,我了解了有一类型的珊瑚看似为白,但看到其生长点不代表它已白化,实则是这类珊瑚生长速度快,所以未能及时附着上虫黄藻,导致它呈现无色;而没有肉质部分,看似无珊瑚个体的则为白化的珊瑚。

深入挖掘:环岛探索,渔村调研///
参观路线:女子民兵馆→海边艺术船只→访谈渔民→海上书房→“无废西岛”→百年珊瑚老屋→西岛文创馆。
通过西岛环岛探索,参观西岛文创馆、百年珊瑚老屋、女子民兵馆等,我看到了西岛岁月的痕迹,了解了渔村历史的演变,渔村的文化底蕴由此可见。珊瑚屋上一层层历经岁月冲刷的珊瑚;文创馆内一件件艺术家用塑料所作的工艺品;路边一块块五颜六色的废弃木板所组的艺术品;“无废西岛”内一堆堆回收的塑料瓶;垃圾站一排排不同颜色的垃圾桶……由此可见西岛为实现生态共建所作的努力,据了解,为建设生态西岛,2018年,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开启了生态西岛建设的十年之约。
此外,我看到一艘艘停靠在岸边上的渔船里的海鲜,有锦绣龙虾等等,渔民们忙碌地收网、售卖,别有渔村的一番风味!还采访了一位正在垃圾分类站工作的阿姨,向她了解了社区垃圾分类政策落实的时间,垃圾分类投放的时间,以及垃圾分类后的去向等等,使我对生态西岛的认知更深,且契合此次项目主题——共建珊瑚生态。

突如其来的事件///
8月3日晚,收到紧急通知,由于疫情的爆发,我们不得不离开西岛,西岛的活动戛然而止,但这并未对我们的志愿活动有过大的影响,即使我们转为线上进行活动,不能去潮间带监测生物,不能带领游客去开展生态赶海,不能开展义卖及路演,但这或许对我们来说是一次独特的经历与体验,亦或多年后想起这段奇妙的旅程也会万分感慨。

一切如初///
我们一早便坐船离岛,随后到了市区安顿下来,继续我们的志愿活动。我们学习了潮间带相关知识,我了解到了潮间带的定义及分类、潮间带的生境特点、潮间带生物生存策略、潮间带生物调查目的和意义、潮间带生物的主要种类,以及如何开展一次潮间带生物调查(基本流程与技巧)等等。

线上活动:非法贸易,举报打压///
下午调查了我国非法野生动物走私案件数量(背景),为后面的非法贸易调研与举报做了铺垫与基础奠定,也明确了此次项目意义——通过非法贸易监测与调研,共建生态西岛,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通过导师的讲解,我了解了野生动物保护与贸易现状,如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公约《华盛顿公约》、《CITES公约》,附录1-附录3,以及常见非法贸易海洋野生生物(如海龟、砗磲、海马、珊瑚)和它们国家保护等级、生态价值。还学到了国内外野生动物贸易管理方法——如何界定非法贸易,以及调研、举报技巧。此后,我们分小组进行实践,我在闲鱼、淘宝上发现一些非法贸易现象,进行调研、填表记录,与商家交流询问,确定所售的国家级保护动物的真伪,确认后进行举报,打压了线上的非法贸易现象,引起平台重视,从而保护这些国家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纵使不能进行线下非法贸易调研,但我认为线上的非法贸易现象数量不亚于线下,并且线上举报更便捷,且对个人信息/隐私有保障。

理论知识:生态赶海,生物特征///
我学习到了如何组织一场生态赶海和潮间带生物的习性、分类及特征,如多孔动物门(海绵)、刺胞动物门(海葵&珊瑚)、环节动物门(缨鳃虫&沙蚕&螠虫)、星虫动物门、纽形动物门(纽虫)、软体动物门(滨螺&海兔)、节肢动物门(鼓虾&寄居蟹)和棘皮动物门(海蛇尾&海胆&海星)。观看了以往生态赶海的视频,我对潮间带生物颇有兴趣,即使此次错失了带领游客生态赶海的机会,但以后若来到海边,便可以今日所学知识,带领他人开启一场生态赶海,宣传生态赶海之益处,提升人们保护海岸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之意识。

汇报筹备与展示:短视频,科普文,公益海报///
我们的汇报转为线上,但小组合作未停止,通过短视频、科普文及公益海报三个工作坊的学习,我们进行了最终的创作……首先,明确了公众倡导的目标及两个分类:一是以提升公众意识为导向,二是以推动公众行为改变为导向。还了解到公众行为变化过程、公众倡导的要素、如何设计一个公众倡导、相关方分析的方法与途径(分为四个象限),以及用于分析的工具及方法名称。以此为基础,后来学到了区分公益海报和商业海报,公益海报的特点(可视性 通俗性 内涵性 时效性)以及如何从审美学上设计一个公益海报,分为构图、配色(配色工具),此后我们组填写了公益海报设计方案;其次,了解科普文与短视频的创作步骤及技巧。

结语///
此次阿思丹活动使我对以后的专业及职业选择有了更坚定的抉择,于我而言,这是一次磨砺、锻炼及成长的机会,培养的不仅是我的团队合作能力、演讲与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亦或是研究性能力等等,而是一个人对大自然、对生态的同理心及关切的心理,当看到网上非法贸易现象之多、大片珊瑚白化的视频,我似乎听到了海洋与水生野生动物哭泣、呐喊的声音,不禁令人痛心疾首……
最后我们产出的成果将发表在网络平台上,希望我们的成果能提升人们保护珊瑚的意识,我渴望所有人能看到海洋的困境,让我们携手宣传,呼吁人们为保护海洋献出一份绵薄之力,让海洋永远定格在最蔚蓝、最绚丽多彩的那一帧吧!
叔本华说过“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享受当前的时刻,并使它成为生命里永恒的目标”,老舍亦说过“人是为明天活着的,因为记忆中有朝阳晓露”,人生便是如此,乐观首居第一,因此非常感慨这次能和老师及同学一起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疫情,并且将活动顺利进行下去,也很欣喜能在此次活动中认识大家,结交了很多朋友,遇到了负责任并且优秀的老师。